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简介 查看更多

工作室简介 查看更多

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一科为依托。工作室门诊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福建省名中医、中医骨伤名家王和鸣教授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针灸名家吴炳煌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蔡树河博士、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以中医整体观、功能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禅医武”结合的手法医学,引进现代康复的理念及物理治疗技术,在中医辨证论治及现代康复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在颈、腰、膝、眩晕等优势病种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工作室特色诊疗技术包括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南少林传统功法锻炼、浅针疗法、八卦象数疗法、巨刺法、穴位贴敷等。

学术思想 查看更多

学术思想 查看更多

主要学术观点 (一)禅、武、医 “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本意指的是摒弃外缘,反观自身。在南少林骨伤流派中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道德上,表现为医者良好的医德修养;在学术上,表现为善于包容不同理论的博大胸怀;在医术上,表现为执简驭繁的扎实理论基础。 武代表着南少林的医学与武术有密切的关系,古代的武术主要用于搏击格斗的实战要求,武者经常受伤,离不开骨伤科医疗技术,所以古时的武术大师往往也是骨伤科大夫。骨伤科医者如能加强武术训练,同样有益于增强医术水平。一方面医者通过严格、系统的武术训练,能够加深对人体的皮、肉、筋、脉、膜、骨的理解,而这种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现代解剖学对人体的认知。有了这些理解,医者在学习理论、接诊患者、判断预后等多方面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武术,医者的精、气、神得到长足的进步,精神充沛、气息悠长、劲力更为浑圆如一,这对于针推等手法操作来说有着巨大的优势。 医是指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完整的医学理论。中医善于从全局、整体分析人体,而西医善于从局部、微观认识人体。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摒弃门户之见方能做到优势互补。因而我们提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等理论应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中,如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二)形、气、神 在《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云:“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这是关于形、气、神最早的记述,它明确地指出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它们在生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一旦其中有一个部分受损,都会对人的生命造成不利影响,或表现为病理状态。所谓中医的形,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之躯,以及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气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空气的含义,气应当写做炁,是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机能。所谓中医的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之神是指主宰人体生命的意识活动。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人体是形气神的集合体,三者之间之间相互依存,当形体被破坏,相应的气也会损耗,相应的神也会丧失;当气受到损耗,相应的形体会枯萎,对应的神也会凋零;当神丢失,相应的气与形体也会受影响。 形气神之间会相互影响,往往神对人体的影响大于气对人体的影响,大于形对人体的影响。比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平时用降压药可控制血压,而当此人陷入激动时,在气的层面表现为体内气血运行加速,满面红光,甚至隔着远远的都可以感觉到其身上散发的热气,在形的层面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这个时候服用药物往往也起不到作用。而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往往也是从神的层面开始,逐渐影响人体的气,最后影响形体。 临床与用药特色 本流派特色是医武结合,学术思想是贯彻骨伤“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原则。本流派特色诊疗技术有如下几点: (1)辨证治疗骨折,注重手法整复: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和内外用药,是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方法。林如高在治疗骨折过程中强调指出:不能只着重借助外力整复与固定,而忽视肢体内在的动力;不能只稳妥固定,而忽视功能活动;不能只重手法,而忽视药物治疗;不能只注意局部,而忽视了整体与发挥病员的主要观能动性。若顾此失彼,则效果不佳。正确整复,使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是重建骨骼支架作用的基本条件。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合理的局部外固定,使骨折断端保持正确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有控制的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伤肢功能,防止肌萎缩、筋健挛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又能加速骨折愈合。内外用药能活血祛瘀,舒筋续骨,既调整机体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又促进局部骨折的愈合。所以,正确的复位、合理的固定、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有效内外用药是保证骨折愈合的基本原则。 (2)究本溯源,善治筋伤:筋伤,又称为软组织损伤,好发于骨关节周围,多见于青壮年劳动者和运动员,是伤科临证最多见的疾患之一。林如高认为,凡是人体各关节及筋络、肌肉等软组织遭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伤、牵拉压迫、跌仆闪挫及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肉破损的,均称为筋伤。林如高常引用俗语说:“伤筋动骨”。伤筋与骨折、脱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严重扭伤常伴有骨折,骨折时周围筋肉往往合并损伤,严重的关节扭伤多伴有关节半脱位,脱位整复后遗留的问题即是筋伤。 (3)整脊正骨,通调内外:脊柱骨关节的错位也是临床的常见情况。尤其是脊柱的错位,不仅会造成肌肉的异常拉伸或挛缩状态,从而导致肌肉劳损而出现种种痛症,也会压迫脊神经根,从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一般整脊手法以患者屈曲位居多,同时施术者通常不注意脊柱、椎间盘、神经根、脊髓之间的解剖关系,盲目施行某种单一手法,疗效受到影响。本法根据脊柱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做到动作与病情贯通,辨证施术。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突出位置分为肩上型、腋下型与交替型;按活动范围分为前屈型、后伸型及僵直型,而整脊手法分为坐位、卧位、立位及蹲位等不同姿式,同时针对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类型选择前屈、中立及后伸等不同体位,手法亦有牵引、旋转、侧扳、侧倾、叠按、屈伸、晃抖、踩蹻等不同种类,尽可能使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并采用快捷、轻巧的手法而获得成功。 整骨的过程中要注意气息贯通。“气”是中医所指的“真气”、“肾气”,“息”是指呼吸之气,“真气”与呼吸之气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需协调一致,互为因果。要达到气息贯通,练者要用自己的心理、意识活动去控制呼吸和影响真气的运动,真气受呼吸的影响,呼吸是真气的动力,真气可由意识活动的控制而运行,这称为“以意领气”、“气随意行”,使气息两者贯通一气。即是指手法要和呼吸相配合,当上升和内合的手法时,要吸气;当下降和外开手法时,要呼气。呼吸的快慢,是随着手法的急缓而变化。手法的节奏是和呼吸及真气紧密结合的,且有一定的规律。在气息的锻炼方面,初时可自然呼吸,进而和动作相结合,要求缓慢、柔和、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 (4)阐发痹证病因,崇尚辨证论治:林如高认为,痹是闭而不通的意思。当人体骨、关节及筋肉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能畅通,肢体产生疼痛、麻木、酸楚、重着及关节肿胀、拘挛、驰纵、屈伸不利等症状,统称为痹证。痹症的原因可以是外伤或风寒湿邪,病症的发展过程也同样可以化火、化燥。患者的病情根据病因、病程、体质等原因表现为不同的病症,一味地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痹症显然不可行。唯有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辨证地施加治疗方法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5)内外兼治,综合治疗:南少林骨伤的学术思想是贯彻中医骨伤“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医患合作是诊治的前提,动静结合指的是诊疗过程中注重治疗与功法训练相结合;筋骨并重则体现诊疗过程中的整体性、全面性;内外兼治则体现诊疗的综合性。南少林骨伤疗法的诊疗技术有理筋、整脊、推拿、针刺、点穴、康复、养生、秘方、验案等,涵盖了中医药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6)论述痿证病因病机,主张治痿独取阳明:林如高认为痿证指肢体萎弱不用,是人体遭受损伤、邪毒内侵或正气亏损后,发生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为特征的病证。林如高指出:《素问·痿论》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所谓独取阳明,即注重调理脾胃,培土固体。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才能为其余脏腑的一切功能活动提供足够的物质能量基础。故临床治疗时不论药物内治或针灸、推拿,均应重视调理脾胃这一原则。  

关怀模式 恢复